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公司于报告期内关闭227家亏损门店
学习胖东来一年多,连锁商超永辉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
永辉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99.5亿元,同比下降20.7%;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8亿元,双双由盈转亏。
截至发稿,永辉股价为4.94元,今年以来下跌22.2%,总市值448.31亿元。
上半年净亏损2.41亿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下滑,永辉超市表示,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关闭长期经营亏损门店以及门店调改期歇业等因素所致。虽然调改门店收入较同期有大幅度增加,但无法弥补因关店产生的收入下降。
而净亏损2.4亿元,亏损同比增加5.16亿元,是由于公司整体销售规模的减少。公司商品供应链的改革,完成了大量供应商及商品的升级汰换,因此短期内承受一定的毛利下降。
报告期内永辉超市综合毛利率为20.8%,较上年同期减少0.78个百分点。并且,公司于报告期内关闭227家亏损门店,闭店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租赁及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成本费用。另外,公司持有的AdvantageSolutions股票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84亿元。
事实上,不止是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近年来一直都陷入盈利困境,自2021年到2024年,永辉超市分别亏损了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14.65亿元,四年来累计亏损超95亿元。
走上“胖东来化”调改之路
尽管永辉超市已连续多年亏损,为“自救”,它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学习胖东来。
2024年5月,永辉正式启动“胖东来化”调改。官方数据显示,到6月26日,全国已有112家门店完成调改并重新开业,并计划赶在2026年春节前把调改门店扩大到300家。
这场声势浩大的“胖改”背后,名创优品是关键推手。2024年9月,名创优品豪掷62.7亿元收购永辉29.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亲自挂帅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并放话:“胖东来模式是超市的唯一生路,不调改就是死路一条。”他立下军令状,要在2026年把永辉全部门店改造完毕。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调改确实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日均销售额和客流量双双飙升。首店的成功让永辉信心倍增,随即在北京、深圳、杭州、成都、沈阳等11个核心城市加速铺开。6月13日,第100家调改门店在南京江宁万达广场亮相;到6月30日,调改门店总数已达124家。
调改之所以能提速,关键还是“疗效”显著。截至2025年一季度,41家调改已满3个月的“稳态门店”,累计盈利7472万元,平均每家店每月净赚超过60.75万元。个别门店的销售额甚至翻了6倍,例如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和福州奥体店。
那么既然调改效果较好,为何整体业绩仍未扭转?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已调改的124家门店仅占永辉534家门店的23%,远未形成规模效应,还算不上公司的“基本盘”。永辉对此早有预判,已规划在2026年春节前将调改门店扩大到300家。届时,调改门店数量将首次过半,对整体业绩的支撑作用才会真正显现。
募资40亿继续调改
为将改革继续,永辉超市于7月30日发布公司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定增预案。
拟募资不超过39.92亿元,其中80%左右资金(超32亿元)将投入“胖东来模式”门店的调改升级,包括对商品结构、购物体验、组织架构及薪酬等多个方面开展系列化改革。
按照公司管理层的设想,提高自有商品比例、打造大爆品是商品方面的调整核心。
今年的计划是先孵化10个大单品,未来三年计划孵化100个亿元级别大单品。截至上半年末,永辉自有品牌仅上线两款核心单品——YONGHUI橙汁和微胶囊香氛酵素洗衣液,具体销售情况尚未披露。
对于供应链体系的变革,永辉超市在7月公开反腐,发布《致供应商伙伴的一封公开信》,希望通过多重手段构建更高效、更透明、更具竞争力的新型供应链体系,提高选品质量和价格优势。
“体验变好了、服务更细致了”,是很多消费者前往调改后门店的共识。
竞争
永辉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承压,其实并不只是经营的“结果”,这里面其实是有一批“历史欠账”问题。
在前些年业务的“摇摆”之下,永辉其实也错过了对线下业务体系改革的更好时机。就是说,如果永辉当下的这波“改革决心”放到前几年去做,结果可能会更好。
以线上到家业务为例,2025年上半年,永辉线上业务营收54.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8.33%,较去年同期减亏3475万元。
永辉线上业务占比,过去多个季度都停留在15%-22%区间,一直增长不上去,什么原因?
有市场人士表示:“核心的一个原因是,线上竞争更激烈。”
线上的竞争远比线下竞争激烈,线上业务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昂贵的运维与开发,需要大量的烧钱补贴,需要支付更高的薪酬,需要996的卷度。且线上业务不像线下有门店的物理空间“壁垒”,是纯开放性的竞争。
永辉做线上业务对不对?
做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用户正在往线上迁移,这是没错的。
问题则在于,线上的竞争比线下要激烈得多,适不适合当时的永辉?线上的这种高烈度竞争,一方面导致永辉大量资源投注线上后,让线下缺乏足够精力与资源在最需要改革的时候去“决心”改革,在需要做商品力的时候去做商品力。
另一方面,押注线上之后,回过头来看,激烈的竞争之下,永辉也没有做出压倒性的竞争优势。这块,其实也不怪永辉,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行业被盒马带偏了,永辉也跳进了盒马带来的“坑”。
因为最早做线上到家的盒马,意气风发,似乎定要“赢者通吃”,然而,发展到当下,其在线上市场份额层面,也在“节节减少”,盒马的线上业务从最开始市场的独一份,到现在则是山姆、小象超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奥乐齐等等都能与其“分庭抗礼”,拖慢了其的发展节奏。
反而,盒马的线下业务是越做越好了,成长更快,因为线下竞争烈度要低得多。
线上的竞争太激烈,即便像阿里、京东这样的传统巨头,当下也尽显“颓势”,由此,在业务模型还没调整到位、商品力还未成型的情况下,贸然押注线上,永辉又怎么能“杀出一条血路”。反而,这又让永辉错过线下业务的更好革新时机。
这也是回过头来看过去,笔者所总结的一大“遗憾”。
卓信宝-卓信宝官网-老牌配资平台-配资炒股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股票配资官方网会晤"具有建设性""富有成果"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