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的配资知识网患者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皮肤灼热或湿冷

SUMMER

节气
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南粤大地“湿热交蒸”也在此时到达顶点。我院急诊科主任余涛教授提醒大家,大暑已至,广大市民们要注意防暑避暑,了解以下高温天气健康防护知识至关重要!

高温威胁,中暑并非小事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的热损伤性疾病。当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被打破,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体内热量越积越多,最终引发一系列的急性症状。在湿热天气条件下,人体汗液蒸发散热受阻,体温极易快速上升。因此,“桑拿天”比干热天气更易引发中暑。
值得注意的是,中暑并非只“偏爱”户外劳动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婴幼儿、代谢率高的孕妇、脂肪隔热影响散热的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脏病、甲亢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有的老年人对温度感知能力下降,在闷热的室内环境长时间停留同样会中暑。

我院急诊科郑光辉副主任医师指出,预防中暑需采取综合措施,推荐 “避、补、防、察”四字诀:
1
“避”: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外出选择阴凉路线;避免剧烈运动;
2
“补”:主动少量多次饮水;出汗多时补充电解质(淡盐水、运动饮料);忌酒精、高糖饮料;
3
“防”:穿戴防晒衣帽;穿浅色宽松透气衣物;合理使用空调(建议26℃左右,室内外温差<5℃);
4
“察”:关注自身状况,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立即处理。

中暑分级,识别危险信号
中暑是一个渐进过程,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个阶段,及时识别早期症状至关重要。

先兆中暑阶段是身体的初次呼救,此时患者体温正常或略高(通常≤38℃),出现大汗淋漓、头晕心悸、四肢发麻、口渴难耐、注意力涣散等症状。这是逃离危险环境、及时干预的黄金窗口期。
若未及时处理,会发展为轻度中暑。患者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皮肤灼热或湿冷,体温显著升高至38℃以上,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不良迹象。
重度中暑最为致命,其中又以热射病最为凶险,死亡率高达60%。此时患者核心体温(腋温+1.0℃)超过40℃,体温调节机制完全崩溃,伴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惊厥、深度昏迷),甚至多器官功能(心、肺、肝、肾、血液等)障碍。

急救措施,把握黄金时间
一旦发现中暑患者,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急救,尤其是热射病患者,发病后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是救命的关键。急救可遵循 “移、降、补、送”四步法:
“移”——快速脱离险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20-25℃的空调房,平躺并抬高双腿15~30厘米促进血液回流。
“降”——科学快速降温
1
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尤其大血管区域(颈部、腋窝、腹股沟);
2
冰袋(包裹毛巾)置于大血管区域;
3
用电扇或空调直吹患者,但需避免温度骤降;
4
意识清醒者可浸泡在18~20℃水中,水位不超过乳头线;
5
降温目标:10~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腋温+1.0℃)降至<39℃,2小时内降至<38.5℃。

“补”——正确补充液体
清醒者小口饮用含盐饮品(如运动饮料、淡盐水),避免含酒精、高糖及过凉饮料。昏迷者禁止喂水,以防呛咳窒息。
“送”——紧急送医指征
出现以下任一症状,在持续降温的同时立即拨打120:
持续高热不退
抽搐超过5分钟
意识不清
呕吐咖啡色液体
呼吸急促

急救误区
在急救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错误操作可能适得其反:
1
用酒精擦身:酒精蒸发虽然带来短暂凉意,但会加剧脱水,加重病情;
2
掐人中:不仅无效,还可能因操作不当堵塞呼吸道,造成额外伤害;
3
过量饮用冰水:会导致胃痉挛,建议饮用16-20℃凉水;
4
自行服用退烧药:一些药物在中暑状态下会加重肝肾损伤。

专家简介

余 涛
急诊科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我院急诊科主任、急诊科党总支书记、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
专业特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专家,擅长心肺脑复苏及复苏后综合征、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热射病、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症肺炎、AECOPD、重症哮喘、危险性消化道出血、重症胰腺炎、急腹症、DKA、DIC等各系统急危重症的综合诊治,以及急性胸痛、急性卒中、急性创伤(多发伤)、急性中毒、灾害急救、大规模伤害事件的院前和院内急救等。
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成就:国家名医、岭南名医、美国Weil危重医学研究院研究访问学者、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所所长。主持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1项,省级科技新成果奖2项、国家发明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论文10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65篇,参编专著11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通讯编委、医学参考报《心肺复苏》频道执行主编、Med-Communication Future Medicine杂志青年编委、《中华全科医学杂志》青年编委、《全科医学与精准健康传播频道》编委、《中国实用医刊》《岭南急诊医学杂志》编委、《实用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郑光辉
急诊科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现任我院急诊科科秘书、EICU二区/急诊病区二区区长
专业特长:熟练掌握各类急危重症救治技术,擅长各类急危重症的综合诊治,如热射病、重症肺炎、重症鹦鹉热、重症恙虫病、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复苏后综合征、中毒、发热查因、慢性难愈性创面等。
社会任职: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复苏学专业组秘书;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智慧急诊与复苏分会委员;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门(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就:美国Weil急危重症研究院访问学者;发表高水平论著20余篇,参加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复苏论坛及危重症医学会年会(SCCM)作大会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并获“Star Research Award”奖;获第五届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主持省级科研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自然面上基金项目多项;参编人卫版专著1部;《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和《广东医学》等杂志审稿专家。
来源:急诊科
责编:黄睿、房诗婷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卓信宝-卓信宝官网-老牌配资平台-配资炒股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国内配资炒股官网他们也可以额外添加显存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