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第一门户共同构成穿越周期的"稳定器"机制
近期,农业银行 A+H 股综合市值一度超越工商银行引发市场热议。这值得行业再审视与深思:当市值数字成为焦点,真正的全球银行价值标杆,究竟该以何种维度丈量?
客观来讲,衡量"宇宙行"的标准远不止单一市值指标,而是由规模实力、主业韧性、经营质效、风控能力等构成的多维度价值体系,其中"稳"更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要义——正如工行行长刘珺所言:"工商银行发挥的是主力军银行的作用,是压舱石、稳定器。如果稳定器追求超常速度,那么稳定器的作用可能也不会发挥得特别好,所以我们始终认为匀速或许是最快的,平衡或许是最好的。我们一直秉承这个理念,来推动工商银行的转型和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资产规模超 52 万亿元、连续 13 年蝉联《银行家》全球银行 1000 强榜首、连续多年位居《财富》500 强商业银行榜首的金融巨擘,工行的行业领先地位建立在不可复制的综合实力之上:从庞大的资产规模到引领行业的经营质效,从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到定义规则的战略价值,它早已超越传统商业银行边界,其品牌效应和系统重要性,成为塑造全球银行业格局的"关键基础设施"。
穿透市值迷雾可见,工行 A/H 股" 75/25 "股权架构的制度韧性、"低估值 + 高股息"的反周期能力,以及 20 余项硬指标构筑的"强优大稳"业务护城河体系,共同构成穿越周期的"稳定器"机制。这彰显了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从不追逐瞬时领先,而是以多维度综合实力筑牢经济底盘——正如工行以"稳"为核心的标杆价值,始终定义着全球银行业的时代高度。
股权结构设计背后的三重战略平衡
近期,市场对工行与农行市值的关注,往往止步于综合市值总数上的"数字游戏",却忽略了二者的股权结构差异。
同花顺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工行 H 股股数占总股数比重为 24.18%,农行 H 股股数占总股数比重为 8.73%,而银行股在港股的市值普遍低于 A 股的 30%,这就导致农行在计算 A+H 股综合市值时具有天然优势,而这也是农行综合市值一度超过工行的关键原因。
从短期看,股权结构差异带来市值数字波动;但拉长时间维度,工行 A/H 股" 75/25 "股权设计正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制度韧性,这一设计绝非简单数字划分,而是蕴含三重战略平衡:既保证国有资本主导地位,又通过引入更多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形成 "本土根基 + 国际视野" 的治理优势。更重要的是,该架构既规避 A 股高占比引发的情绪性波动,又抵御 H 股高占比面临的海外流动性风险,成为抵御市值潮汐的制度压舱石。
在资本市场定价层面,工行的估值逻辑同样体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同花顺显示,当前工行市净率为 0.71 倍远低于国际大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的 2.48 倍、1.36 倍,处于估值洼地。但其 2025 年中期股息率达 5.8%(H 股)和 4.2%(A 股),在不考虑股票增值的前提下,工行的股息率已经远超市场上主流的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正如工行行长刘珺所言,工商银行股票自带较多固定收益产品特征,这一股息率水平不仅高于长期限资金的负债成本,与部分理财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仍是不错的投资标的。
"从近两年资本市场表现看,成为工商银行的股东应该是一件比较幸福的事。"刘珺的判断,正被长线资金的真金白银所验证。这种"低估值 + 高股息 + 修复空间大"的投资范式,之所以能穿越市场波动,在于其契合了险资等长期资金的配置逻辑:中国平安自 2024 年 5 月起,通过旗下多家子公司协同增持工行 H 股;截至 2025 年 2 月所持工行 H 股流通股的比例已超 17%,持仓市值预计突破 800 亿港元。
"强优大稳":20 余项硬指标全方位领跑
拆解财报来看,2025 年上半年工商银行资产负债实现"量、质、效"协同增长,"强优大稳" 的特征愈发鲜明,高质量发展根基持续加固。具体表现为其在 20 余项行业硬指标上全方位领跑,从而多维度巩固了其全球银行业标杆地位。
一、"强":主业全方位领先
"强"体现在主责主业的持续突破,以"工"字特色与"商"业专长筑牢市场第一梯队,并不断拓展资产负债表的内涵。
-制造业深耕:截至 6 月末,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 5.2 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 2.4 万亿元、设备更新贷款投放额超 1000 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市场第一。
-新兴赛道布局: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工商银行在股贷债三端发力。在股权端,成立总规模 800 亿元的科创基金,实现全国 18 个 AIC 股权投资试点地区业务全覆盖,业务规模持续保持同业领先和首位。贷款端,科技贷款余额 6 万亿元(较年初增 1 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 4 万亿元(增量 7000 亿元),余额与增量双双领先可比同业;在债券端,率先落地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单笔最大发行规模 200 亿元,承销投资规模都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此外,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有贷户覆盖率达 44%,较年初提升 16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有贷户分别比年初新增 1.05 万户、6700 户,指标同业领先。
-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工行以"绿色 + 普惠"双轮驱动交出亮眼答卷。 在绿色金融领域,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 6 万亿元,增速 16.4%,规模稳居同业第一,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金融力量。普惠金融方面,普惠贷款整体增速 17%,高于行业均值,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其中,公司客户普惠贷款较年初增 3200 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可比同业最多。
-商业服务优势:贸易融资余额、人民币结算账户结算量、国际收支结算量、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保持市场领先。国际贸易服务中,境内分行国际贸易融资增长 35.4%,国际结算量增长 18.5%,助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刘珺表示,工商银行正加速将"人民币资产规模最大银行"的本土优势复制到境外市场,通过打造境内外人民币资产投资交易全新平台,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资本市场服务(尤其是托管业务)优势:托管公募基金规模 4.8 万亿元(股票型 ETF 托管市场占比 37%)、托管保险资产 8.8 万亿元、养老金托管规模达 3.5 万亿元、资管营运外包业务合计 3.3 万亿元,各项规模均居同业第一,成为护航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优":质的有效提升
-盈利质量:在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ROE)保持合理区间,成本收入比维持行业较优水平,实现"规模增长不牺牲效益"的高质量发展。
-盈利实力:上半年实现营收 4090.82 亿元(同比增长 1.8%)、净利润 1688.03 亿元,盈利水平均稳居六大行首位,形成"规模扩张-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
三、"大":稳固经营基本盘
"大"体现在量的合理增长与品牌价值的全面领先:
-资产规模: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总资产达 52.3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7.2%),客户存款 36.90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9%),各项贷款 30.19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4%),规模持续领跑六大行。
-品牌价值和综合实力:工行连续 13 年蝉联《银行家》全球银行 1000 强榜首、连续 9 年摘得 Brand Finance 全球品牌价值冠军(791 亿美元,较 2024 年增长 10%) 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更与 20 余项硬指标形成共振,全方位诠释"宇宙行"的综合实力。
四、"稳":精准防控筑牢安全底线
"稳"体现在险的精准防控:不良贷款率 1.33%,下降 0.01 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 19.54%,拨备覆盖率 217.71%,分别较上年末上升 0.15 和 2.80 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工行 19.54% 的资本充足率较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高 11.54 个百分点,217.71% 的拨备覆盖率意味着其贷款损失准备金可覆盖全部不良贷款 2.17 倍。这种"高资本缓冲 + 充足拨备"的组合,为超 52 万亿元巨量资产构建起穿越经济周期的安全边际,在 2025 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成为业务稳健发展的压舱石。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当市值排名热议等短期市场话题此起彼伏时,工行始终保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战略定力,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性。从股权架构的制度韧性到信贷的精准投放,从服务实体经济的全方位领跑至长期回报的稳定兑现,工行多维度实力超越单一市值表象的实践,正是对稳健发展哲学的生动诠释。同时,国有大行市值"头把交椅"的轮替,也并非你死我活的"争斗","你追我赶"才是健康市场的体现,无论谁暂时领先,最终都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健性和活力的体现。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卓信宝-卓信宝官网-老牌配资平台-配资炒股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配资炒股之家能来到现场的国家都觉得值了
- 下一篇:最好的配资平台绝对非永州队主场莫属